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
国家精品课程
乒乓球 刘建和 2010
四川省精品课程
网球 刘青 2010
艺术体操 洪小平 2010
体育产业概论 程林林 2010
举重 杨世勇 2010
体育旅游基础技能 柳伯力 2009
学校体育学 霍红 2009
游泳 丛宁丽 2009
篮球 郭永东 2008
体育史 郝勤 2008
传统体育养生 张选惠 2008
排球 舒为平 2007
乒乓球 刘建和 2007
足球 余吉成 2007
运动解剖学 袁琼嘉 2007
体操 潘小非 2006
郑氏伤科推拿学 蓝肇熙 2006
运动生理学 苏全生 2006
体育新闻采访与写作 郝勤 2005
田径 刘建 2005
全民健身概论 王广虎 2005
运动生物力学 周继和 2005
体育保健学 侯乐荣 2005
武术 温佐惠 2005
教学成果
在2006年全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在国体育院校教学成果奖评审和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中,获一等奖7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9项;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被评为四川省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获得首届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和教育部“新苗体育奖学金”。学校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全国举重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和全国武术套路青少年培训基地。已在举重、艺术体操、武术、田径、水球等竞技项目上形成优势与特色。在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亚运会、亚洲锦标赛、全运会、全国锦标赛、全国冠军赛八大赛事中,共获得金牌258枚、银牌235枚、铜牌223枚。(截至2007年)
截至2013年底,学院有一个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校级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运动医学重点实验室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重点实验室
校级:运动医学与健康研究所
公共体育教学以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为对象,结合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实行“三自主”教学模式,开设了二十多种体育选项课程,将体育理论与健康知识融入课程教学之中,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掌握两项以上体育技能和健身方法,科学地进行体育活动和身体锻炼,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2007年,《大学体育》课程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14年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体质密码与体育运动》正式上线。
据我了解,动因体育的精品课程有少儿篮球、少儿羽毛球、少儿网球
我觉得学羽毛球大大的好的,可以锻炼身体素质、改善身体姿态,还可以预防近视,而且隔网运动也更安全
动因体育的少儿羽毛球课还大大的不错的,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分阶段教学,从体能、技能、素质三方面提升
当然了,还是要以孩子的意愿为先,看孩子喜欢什么~
少儿篮球课是动因体育的精品课程,一直都大大受欢迎的,教练专业又有耐心,能及时答疑解惑,手把手教孩子,而且课堂内容也大大丰富,有实战演练、多人PK、团队协作等等,并不是机械的教学,还挺好玩的~我家孩子上篮球课有大半年了吧~他还挺喜欢的!
对《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一个重要的发展和创新是,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1]中提出了学业质量。将学业质量纳入课程标准是国际课程的发展趋势,有些国家的课程标准将课程内容与学业质量放在一起先后描述,有些国家则将课程标准与学业质量分开描述。不管以怎样的编排形式进行表述,都是将学生学到什么程度按照水平段进行描述,从而增加了课程标准的可操作性。本次修订的我国所有学科课程标准都增加了学业质量部分。本文主要对《课程标准(2017年版)》学业质量的内涵和意义以及学业质量有关内容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学业质量的内涵和意义
何谓学业质量,《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依据不同水平学业成就表现的关键特征,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并描述了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高中体育与健康学业质量是在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表现出来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具体来说,学业质量是期望学生通过一个模块或一个学年学习后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这个发展水平不仅仅是针对知识和技能,更主要的是针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换言之,学业质量是根据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结合学习内容的特征而制订的。体育与健康学业质量不管是必修必学模块还是必修选学模块,不管是体能模块还是健康教育模块抑或是足球或防身术等模块,都是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方面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进行总体的描述。由此可见,这种学业质量标准与传统意义上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本质上不同,后者在本质上属于内容标准,主要是以学科知识和技能体系为主的教学内容的描述;现代意义上的学业质量标准不是单纯基于知识和技能的测试而制订的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程度的表现标准,而是以基础教育阶段总体教育目标为导向,以具体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的表现性成就标准,是指向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制订学业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引导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有了具体明确的学业质量,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作为体育教师,就应该思考如何根据《课程标准(2017年版)》学业质量的精神和要求,通过有效的针对性教学,促进学生达到学业质量标准的要求,即促使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方面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这有别于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教完运动知识和技术,但不知道要教到什么程度,最后对学生掌握知识和技术的程度进行考试,考试后则算完成教学任务。未来应该根据学业质量的精神和要求开展教学。如,在《课程标准(2017年版)》体能模块的学业质量水平二有关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中提出:“在体能练习过程中情绪比较稳定,努力克服困难,坚持到底,能与同伴合作学习,具有积极进取的精神。”针对这样的标准,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就需要创设具有挑战性的情境,引导学生面对主客观困难,通过自己的努力或团队的力量去调整自己的情绪和状态,勇往直前,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学生而言,有了学业质量,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预测通过努力后能达到的学业质量水平,这就使学生的学习有了明确的方向,并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2.直接指导阶段性评价
有了具体明确的学业质量,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或相互评价就有了依据,即根据学业质量判断某一名学生的学业质量处在哪一个水平上。体能和健康教育各占一个模块,分别为18个学时,学生学完体能或健康教育模块后,就需要对学生的体能学业质量或健康教育学业质量分别进行评价。运动技能系列的模块,以足球模块为例,无须每一个足球模块都制订1个学业质量,而是每一学年制订1个足球模块阶段性学业质量,即第1学年学完3个足球模块、第2学年学完4个足球模块、第3学年学完3个足球模块后分别对学生进行阶段性学业质量评价。这是因为体能和健康教育模块分别学完18个学时就结束,需要进行学业质量的评价。而运动技能系列的同一运动项目模块起码要连续学练3个模块,最多可学练10个模块。从学习的连续性角度考虑,让学生系统完整地学练完一个运动项目后再进行该运动项目的学业质量评价会更好。
3.学分认定的重要依据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共需获得12个学分,其中体能和健康教育模块各1个学分,运动技能系列模块共10个学分。《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每个模块评价结束后,根据本课程标准的要求,需要对该模块的学分进行评定。模块学习评定合格,获得1个学分;模块评定不合格的学生不能获得该模块的学分,且需要参加下一学期开学初组织的补考。补考内容为该模块所要求学习和掌握的内容。”体能模块和健康教育模块直接可以依据体能模块学业质量和健康教育模块学业质量对学生的学业质量进行评定,而运动技能系列某一运动项目的每一个模块虽然没有学业质量,但评价时可以依据学业要求进行评价。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业质量是学分认定的重要依据,即学业质量达到了合格要求,就可以获得1个学分。
二、学业质量制订的有关问题说明
1.学业质量基于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制订学业质量的依据,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划分为学业质量水平的划分提供指导。因此,《课程标准(2017年版)》不但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定义、内涵及其表现形式,在附录中还划分了学科核心素养的5级水平。这不但为《课程标准(2017年版)》制订体能模块、健康教育模块和运动技能系列的项目模块的学业质量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为学校和体育教研组制订其他运动项目的学业质量提供了参考。
2.学业质量与内容要求的关系
所谓内容要求,是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所确定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体系等,即学科的内容及其要求,主要描述“教什么”和“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如《课程标准(2017年版)》防身术模块3中第5条内容要求为:“运用所学防身术技法和动作,进行限定练习条件下的实战对抗练习和比赛。”这里的“教什么”主要指防身术技法和动作,“教到什么程度”主要指教到所有学生都能在对抗练习和比赛中运用。而学业质量是依据学科核心素养确定的学科评价内容和要求,主要解决“学到什么程度才算好”,如,防身术模块阶段性学业质量水平3第3-2的学业质量描述为“具有一定的对抗能力和应对变化情境的能力,能够参加比赛,对防身术运动有比较完整的体验和一定的理解。”此外,与内容要求不同的是,学业质量不仅针对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而且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际上,学业质量是反映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标准。
3.学业质量5级水平与课程标准5级水平的关系
《课程标准(2017年版)》学业质量5级水平是根据课程内容特征并按照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而划分的学业质量水平,而课程标准5级水平是根据不同的学段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而划分的学习水平,如,小学1~2年级是水平一、3~4年级是水平二、5~6年级是水平三、初中是水平四、高中是水平五。由此可见,虽然概念一样,但内涵完全不同。也许,未来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不同学习水平也会划分出相应的学业质量5级水平。
4.学业质量划分5级水平的依据
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业质量究竟划分几级水平为适宜的问题上,有个别专家和体育教师认为5级水平不好操作,宜划分3级。之所以划分为5级水平,是基于充分地思考、讨论和调研的结果:一是划分3级水平不容易评价,3级分为好、中、差,实际上有许多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处于好与中之间,究竟是将其归为好,还是归为中,就难以判断和操作。二是从我国长期对学生学习的等级评价来看,大多是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5个等级。三是从国外发达国家的体育课程标准来看,划分为3级的几乎没有,德国则划分了7级水平。
5.学业质量5级水平划分努力体现区分度
划分学业质量的5级水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是因为人的行为由外在的和内在的成分组成,而且有些可以定量描述,有些只能定性描述;能够定量的尽量定量描述,不能够定量的只能定性描述。特别是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方面的许多具体表现只能用定性描述。与定量描述相比,定性描述要困难得多。在学业质量中,对于定量描述部分尽量用时间、次数、远度、高度等评价,如,在《课程标准(2017年版)》足球模块阶段性学业质量(第1学年)提出了定量要求,如,水平1的“每学期通过现场或多种媒介观看4次高水平的足球比赛”;水平2的“每学期通过现场或多种媒介观看6次高水平足球比赛”;水平5的“每学期通过现场或多种媒介观看12次高水平足球比赛”。有教师提出疑问,水平5要求每学期观看12次高水平的足球比赛,这可能吗?这是因为水平5是学业质量的最高标准,而且只有少数学生才能达到水平5的水平。此外,观看高水平的足球比赛并不是都要求学生必须到现场观看,通过电视、网络等观看都算1次。对于定性描述部分主要靠观察、记录等方式进行,并用动词和形容词加以区分。对于学业质量5级水平划分的区分度和可操作性,课程标准测评组也经过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5级水平划分的区分度是可行和有效的。
6.学业质量水平之间呈递进关系
正如前述,学业质量分为5级水平,即水平1至水平5,水平2为合格水平。从水平1到水平5描述的标准是逐步递进的,以下仅举例水平1至水平3,如,在《课程标准(2017年版)》足球模块阶段性学业质量(第1学年)中,关于运动认知和运动技能方面的标准,水平1为“了解足球运动的一些基本原理和规则,初步掌握足球动作技术,参加小场地足球竞赛活动,对足球运动有一定的体验。”水平2为“进一步了解足球运动的基本原理和规则,基本掌握足球动作技术和战术,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技术和战术参与足球游戏和4对4、5对5的足球比赛,对足球运动的体验进一步加深。”水平3为“理解足球运动的基本原理和规则,并能运用于实践中,在5对5、7对7的足球比赛中能够运用所学的技战术。面对足球比赛变化的情境具有一定的应对能力,对足球运动有比较完整的体验和一定的理解。”由此可见,关于足球运动认知方面,主要使用了解、进一步了解、理解等动词以及数量词来呈现递进关系;关于足球运动技能方面,主要使用初步掌握、基本掌握等动词以及运动技能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来呈现递进关系。特别是,不管是水平1、水平2,还是水平3,都有参与竞赛和体验完整运动的标准,只不过是程度和水平不同而已。
7.学业质量与学习评价的关系
学业质量与学习评价密不可分,学业__质量主要涉及评什么的问题,即评价的内容。如上所述,学业质量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标准,充分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的精神和要求,而对学生学业质量的评价就是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最后评价的是某学生达到了学业质量的某一水平。学习评价既涉及评什么的问题,也涉及怎么评的问题,即评价的方法。不管是定量评价还是定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还是结果性评价,抑或是教师评价还是自我评价、相互评价,都要围绕学业质量来评价。
三、结语
正如前述,学科核心素养是本课程的灵魂,引领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本课程所有的教学环节和方面都要紧紧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开展,而学业质量起着促进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开展的保证作用,这是因为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究竟达到怎样的程度是通过对其学业质量的评价得出结论的,而学业质量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完全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的精神和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
季浏,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体育界首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首位中组部“万人计划”首批国家级教学名师、首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现任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华东师范大学体育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体育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和修订组组长,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理论学科组组长,教育部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校体育研究会副主任等。
主编出版著作和教材30多部,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主持了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近20项,其中主持的“中国体育发展方式改革研究”被列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主持的“体育锻炼对国民心理健康的影响的研究”和“体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研究”分别被列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主持的“国家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研制”获得教育部一级财政项目的资助。主编出版国家级中小学和高校《体育与健康》教材20多本,主持的“体育心理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主持的“体育理论教学团队”获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主持的“体育教育专业”获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领衔完成的“中国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独著的《论面向学生的中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一等奖。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颁布以来,为更深入地理解、更好地实施该课程标准,各地体育教师将会参加各级各类的学习、研讨及培训活动,会进行与2013年版课程标准的对比学习,更会据此进行教学实施,在此过程中,对《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理念、内容等会产生一定的问题或困惑,对此,本刊将在杂志上开辟专门版块邀请有关专家进行答疑解惑。因此,如您在学习、实践《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过程中,存有疑惑或希望专家加强对一些内容的解读与指导,请将您的困惑或问题发送邮件至zgxxty@vip.sina.com,主题注明:《课程标准(2017年版)》问题调研。来信中要求明确具体问题,如有必要需进一步明确实施现状、实施条件等,同时应附详细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参与!
(编辑:种青)
举报
— 评论 —
暂无最新评论
写评论...
运动系该系设有运动训练专业,该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篮球和网球课为院级精品课程。现有篮球、排球、足球、乒羽和网球5个教研室,拥有体育教育训练学(篮球和排球2个方向)硕士学位点。该系现有专任教师3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讲师11人,助教15人。具有硕士学位4人,博士学位2人。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使学生成为能够胜任竞技体育学校、体育运动队及学校专项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运动训练管理和竞技体育的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人才。主要课程:体育学概论、运动训练学(含运动选材学) 、运动心理学、体育管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含运动营养与恢复)、基本体操、速度滑冰、以及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网球主修项目的专项理论与技术。 就业:体育教育 主要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地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规律,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能在中等学校等从事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运动训练 主要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备竞技运动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从事专项运动训练的基本能力,从事运动训练教学、训练、科研、社会体育锻炼、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社会体育 主要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有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健身养生、经营开发与管理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